“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要命的”牙周炎是人們普遍遭遇的口腔疾病之一,同時是人們失牙的主要原因。在其治療藥開發上,牙周局部用藥是一個新熱點,如肉桂醛用于牙周疾病的治療。
四川大學為此進行了專項實驗。這項實驗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采用NCCLS推薦的液體稀釋法,將實驗室提供的標準菌株P.gingivalis ATCC33277、A.viscosus ATCCl 5987、Enucleatum ATCCl0593以及S.mutans ATCC25175等四種菌株配成1×10<8>CFU/ml的細菌懸液,然后分別測量肉桂醛對其的抑菌濃度。
第二部分:選擇臨床上牙周袋大于5mm的患者,采集其齦下菌斑,進行厭氧培養,根據典型菌落形態,以及生化鑒定,分離提純,并收集保存。一共收集到77株臨床株細菌。然后采取瓊脂稀釋藥敏試驗法測量肉桂醛對這77株臨床株的抑菌活性。并比較兩種不同接種細菌濃度對肉桂醛的MIC的影響。
結果發現——
(1)肉桂醛對實驗室標準菌株都有較強的抑制作用,P. gingivalis及F. nucleatum的最低抑菌濃度和最低殺菌濃度均為32ug/ml,對A.viscosus和s.mutans的抑菌濃度稍高,分別是64ug/ml和128ug/ml,并且幾種細菌的抑菌和殺菌濃度相同或者接近,說明肉桂醛對所選菌株不但有抑制作用還有殺滅細菌的作用。
(2)肉桂醛能明顯抑制分離的77株臨床株,其MIC值在32~256ug/ml之間,當藥物濃度為512ug/ml時,能抑制所有臨床株細菌的生長,當藥物濃度為256ug/ml時,對82%的細菌生長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對牙齦卟啉單胞菌(P.gingivalis)的平均最低抑菌濃度為72±0.008ug/ml,對具核梭桿菌(F. nucleatum)的平均最低抑菌濃度為96±0.009ug/m1,對中間普氏菌(P.intermedia)的平均最低濃度為141±0.031ug/ml,對粘性放線菌(A.viscosus)的為148±0.02lug/ml,對變形鏈球菌(S.mutans)的抑菌濃度為213±0.021ug/m1。
(3)兩種接種濃度對肉桂醛MIC并無影響(P>0.05)。
(4)肉桂醛對于臨床菌株的MIC明顯高于實驗室標準。
綜上所述,肉桂醛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對牙周可疑致病菌。該研究結果認為,肉桂醛具有抗齦下菌斑的能力,可以考慮用做牙周局部用藥。
聯系人:周棟
電話:027-68886692
13720257080
QQ: 27850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