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P與一般的有機染料有很強的親和力,特別與直接、還原、硫化、分散等染料結合力較強。這主要是PVP分子中的內酰胺結構與染料中的有機官能團,如羥基、氨基、羧基之間的結合力造成的。這種力在一定條件下往往超過染料與纖維的結合力,故PVP有“液體纖維”之稱。PVP的這種性質可以改進許多疏水性合成纖維的可染性。用接枝共聚法,表面接枝法,與合成樹脂混合抽絲法,或濕紡纖維浸漬法,涂敷法等將PVP(或其共聚體)引入合成纖維,使合成纖維可以均勻地染色,并可提高染色深度。例如將5%-10%的PVPK30加入聚丙烯腈或其共聚物的紡絲原液中進行混抽,其纖維對以下幾種染料的染色深度分別增加如下:
Celliton Fast Yellow GGLL 100%
Celliton Fast PinkRF 82%
Celltion Fast Blue FFRS 47%
對難以染色的聚丙烯纖維,如在樹脂中加入7.5%~10%的乙烯-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共聚物(含乙烯75%~90%)進行紡絲,其纖維染色深度對酸性染料可增加近十倍,對分散性染料可增加3~7倍。粘膠、聚酰胺和聚氯乙烯等纖維均有上述相同的增染效果。
除了提高合成纖維的可染性外,PVP還能改進合纖的其它性質。如PVP與尼龍66的接枝共聚物不但能用酸性直接還原染料染成深色,而且對其吸濕性、防皺性、定型性、易洗性、漂白后的強度和耐日曬能力都有提高。又如用10%PVP混抽的粘膠纖維,其吸濕量從3ml/g,增加到5~6ml/g。再如,丙烯腈與氯乙烯的共聚物纖維在受熱條件下遇水或水蒸汽會產生失透、失光現象。加入3~5%PVP后,其纖維就無上述現象發生。
由于PVP與許多種染料有很強的結合能力,故它在五十年代就被用作剝色劑、漂白劑、減色劑。最近,還有人提出用順酐——苯乙烯共聚物摻入PVP漂白劑配方中,以降低漂白織物的成本。
在某種特殊場合,PVP可作勻染劑。例如1%PVP可使尼龍6、尼龍66混紡纖維織物用酸性染料或金屬絡合染料染色后得到最佳的色差。2%PVP(wt)可以作改性聚酯纖維用陽離子染料染色的勻染劑,染色織物不但色澤均勻,且日曬牢度從原來的兩級提高為八級,其抗靜電性也大在增加(比阻抗從1.1×106Ω-cm增加為1012Ω-cm),聚丙烯與纖維素的混紡纖維,用PVP作勻染劑時,可用一浴法染色,色澤均勻,色牢度好。
PVP與不同染料的結合能力是有差異的。利用這一性質,對動物纖維、聚酰胺纖維和聚丙烯纖維進行防染法印花時,可用PVP作防染劑;在上色防染糊中加入3%PVP,可以有效地阻止地色上染(地色用金屬絡合染料或分散染料),得到圖案鮮明、輪廓清晰的印花織物。
增加PVP對金屬絡合染料的比例(至少1:2)時,就可制成標記色料——暫印染料。這種染料對羊毛、腈綸、尼龍、滌綸、粘膠纖維染色后,其顏色很容易用水洗掉,仍然留下白色的纖維。
大部分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膠體保護作用和增溶作用,但PVP在這方面性能尤為優異,故可作為分散染料高溫染色用的結構型勻染劑,以提高分散染料的穩定性和染色速度。這種分散染料是將PVP與染料在溶劑中一起噴霧干燥加工而成,染料與PVP呈固溶態,粒度<0.1 μ。
分散性染料在溶劑染色中因染料不溶于溶劑,通常需用大量的表面活性劑,溶劑回收量大,上染率、色牢度較低。如用PVP(常為其衍生物)作染料加工的分散劑,可得到一種貯藏穩定的分散染料。這種染料對聚酯纖維進行溶劑染色,可得到耐濕、耐磨、耐熱、耐光的均勻染色織物。1%~3%的PVP可以防止還原染料、分散染料貯藏時的觸變和降解作用,數周后仍然保持染料糊劑的流動性。在羥甲基類的防皺防縮整理劑中加入<3%的PVP(以固含量計),就可提高這類助劑的貯存穩定性。貯藏數月后,再制成的水溶液一周后仍不會沉淀。
轉移法染整工藝具有速度快,助劑用量少,加工質量好等優點。關鍵是需要一種對纖維有親和力,溶劑相容性好,成膜性好,適宜涂布的糊料;還要求它對染料和整理助劑有分散、穩定的作用和一定的粘結性;配制容易;溶于水,染整后易用水洗去。由于PVP符合上述各種要求,故在轉移法染色、漂白、凈洗、整理(防皺、防水、抗靜電、Antisnag等)中,PVP有較廣泛的適應性和良好的效果。
通常在織物整理中,陽離子型的整理助劑與陰離子型的螢光增白劑互不相容,不能同浴對織物加工。如果在浴中添加0.1~2%的PVP,則可將柔軟劑或抗靜電劑,樹脂整理劑與螢光增白劑同時在一浴中對織物進行加工整理。處理后織物的白度、熒光度、柔軟性、靜電帶電量、強度等都達到或超過其性能指標。